每年的八九月份,都是烟农们最忙碌的季节。在三泉镇马嘴村烤烟种植基地,烟农们在绿色的烟田里来回穿梭,将成熟的“黄金叶”采摘分层,呈现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。 马嘴村的烤烟是由重庆川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起种植的,今年合作社栽种了600亩烤烟,长势喜人,预计产量能达到10万斤,收入200万元。走进合作社,时不时的有新鲜烟叶被卡车送到烤烟房,卸货、编杆、烘烤、挑选……烟农们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,面对一片片的“黄金叶”,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十分高涨。 【同期声 重庆川醇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林语:正常上班是90~100元/天左右。加班算起,每月就在4000左右,然后就是编烟的,打暑假工的,比如老人、小孩,是1000~2000元不等。】 合作社雇佣当地40多个村民在基地长期务工,其中贫困户有23名,占了一半。烘烤师傅庞先念就是其中一位,合作社成立之初,没有一技之长的庞师傅只能打零工,考虑到庞师傅家中有病人,生活困难,合作社给予了他特殊照顾。 【同期声 贫困户 庞先念:就把我弄到西南大学去培训了一个月,回来到现在,就一直在这里帮他们负责烘烤、耕地这些,一个月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。】 受益于“合作社+产业+贫困户”的利益联结模式,同庞师傅一样的贫困户,每年在合作社能挣到2到3万元左右的稳定薪酬。接下来,三泉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扶持合作社发展,计划修建产业扶贫园,种植烤烟、中药材、花椒等经济作物,让更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。 【同期声 三泉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张水生:通过对他们基础设施的建设,比如烟路的建设,另外土地的协调,把这个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过后,专业合作社必须就近吸纳我们的贫困户务工,另外就是我们的剩余劳动力在合作社务工,让他们有事情做有钱找。】 |